首页 > 教育资讯

高考科目3+1+2的意思是什么?

发布时间:2025-03-23 01:16:58 | 35教育网

高考科目3+1+2的意思是什么?相关内容,小编在这里做了整理,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,关于高考科目3+1+2的意思是什么?信息,一起来了解一下吧!

本文目录一览:

高考科目3+1+2的意思是什么?

高考科目3+1+2的意思是什么?

新高考“3+1+2”模式的总分为750分。这种模式下,考试科目分为“3”“1”“2”三个部分:“3”代表语文、数学、外语三门核心科目,每门科目满分150分,原始分计入总分;“1”指首选科目,学生需要在物理和历史中选择一门,满分100分,原始分计入总分;“2”指的是再选科目,学生在化学、生物、政治、地理中选择两门,采用等级赋分制计入总分。
关于“3+1+2”模式的改革进程,2017年北京、天津、山东、海南作为第二批试点开始实施高考综合改革,并在2020年迎来了首批“3+3”新高考制度的学生。2018年,教育部确定了河北、辽宁、江苏、福建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重庆等八省市作为第三批高考综合改革省份。2019年4月23日,这八个省市公布了各自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。截至2020年11月7日,全国已有14个省市实施了高考综合改革。其中,上海、浙江、北京、天津、山东、海南六个省市采用的是“3+3”模式,而福建、河北、辽宁、江苏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重庆八个省市采用的是“3+1+2”的模式。
2020年12月29日,第三批新高考试点的八个省市公布了2021年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和录取工作实施方案。根据这些方案,八个省市将采用“3+1+2”模式进行考试。

高考科目3+1+2的意思是什么?

新高考省份?

截至2022年,已有21省市分4批分别公布了新 高考改革方案 ,省份名单为浙江、上海、北京、天津、山东、海南、河北、辽宁、江苏、福建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重庆、黑龙江、甘肃、吉林、安徽、江西、贵州、广西。

什么是新高考

1、有三门必考科目,分别是语文、数学、外语;有两门限选科目,分别为物理、历史;有4门任选科目,包括化学、生物、政治、地理;

2、考生需要考三门必考科目,在两门限选科目中选择一门,4门任选科目中选择两门;

3、语文数学外语每一门满分150分,其余每门满分100分,语文、数学、英语、物理、历史的分数计入总分,任选科目采用等级赋分的方法,将分数折算后加入到总分。

新高考改革方案介绍:根据目前已公布的高考改革方案来看,大体上分为两种形式,即“3+3”以及“3+1+2”的模式。但在这两种模式之下,针对考试科目的选择与搭配,各省市又有不同的要求,并由此衍生出数十种 排列组合 方式可供大家选择。

一、第一批新高考省份(2个)

第一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浙江、上海等2省市,2014年启动,2017年首届新高考,高考采用3+3模式,不分文理科,其中第一个3为语文、数学、外语,第二个3为3门选考科目。

二、第二批新高考省份(4个)

第二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北京、天津、山东、海南等4省市,2017年启动,2020年首届新高考,高考采用3+3模式,不分文理科,其中第一个3为语文、数学、外语,第二个3为3门选考科目。

附:3+3高考模式各科目分数及总分

第一个3:语文、数学、外语3门必考科目,每门满分150分,采用原始考分,总分450分;

第二个3:另外3门选考科目通常满分为100分,采用等级赋分,总分300分,所以总共满分为750分(上海选考科目单科满分70分,高考总满分为660分)

三、第三批新高考省份(8个) 35教育网

第三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河北、辽宁、江苏、福建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重庆等8省市,2018年启动,2021年首届新高考,采取3+1+2高考模式,不分文理科。

本次第三批改革8省市与此前第一批、第二批改革的省份主要差异是必须从物理和历史中2选1,因为物理是高校自然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,历史是人文 社会科学类 专业的基础性学科,如果不选物理,大学理科专业将很难学进去甚至无从下手;如果不选历史,大学文科专业同样如此。

四、第四批新高考省份(7个)

第四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黑龙江、甘肃、吉林、安徽、江西、贵州、广西等7省份,2021年启动,2024年首届新高考,采取3+1+2高考模式,不分文理科。

附:3+1+2高考模式各科目分数及总分

高考总分750分

“3”为全国 统一高考 科目语文、数学、外语3门,每科满分均为150分,总分450分,各科均以原始分计入考生总成绩。

“1”由考生在物理、历史2门首选科目中选择1门,以原始分计入考生总成绩,满分为100分。

“2”由考生在思想政治、地理、化学、生物学4门再选科目中选择2门,以等级分计入考生总成绩,每科满分均为100分。

新高考新在哪

选科模式

新高考改革的第一大变化就是选科,传统高考以数理化、政史地划分文理科目,考生只能在这两个组合种做出选择,但是新高考改革采取“3+1+2”的选科组合,考生可以在选定物理或者历史的条件下自由选择另外两科,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12种组合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以及擅长科目做搭配。

录取机制:两依据一参考  传统高考录取依据为高考成绩,但是新高考改革则依据高考成绩和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成绩,参考 综合素质评价 情况。  统一高考成绩:就是指3+1+2的考试成绩,前面3是语文数学外语,后面是考生选择物理或者历史以及其他选考科目。  选考成绩:相当于高考,考试时间初步定在6月份。 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:评价内部包括思想品德、学业水平、身心健康(体育成绩等)、艺术素养(艺术特长发展等)和 社会实践 。

赋分机制,排名竞争  新高考”3+1+2“模式分值计算:  河北、辽宁、江苏、福建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重庆8省市制定的等级赋分方案五等级一分一档制度,是将考生的卷面成绩的原始分划分为A、B、C、D、E五个等级,各等级所占比例约为15%,35%,35%,13%,2%,最低赋分为30分,最高100分。也就是说,考生即使交白卷,按照名次也有30分的成绩。

高考考大学一共有多少分,有哪几门要考?

35教育网(https://www.35shipin.com)小编还为大家带来高考考大学一共有多少分,有哪几门要考?的相关内容。

高考一般有六门科目,分别是语文、数学、外语、政治、历史、地理、物理、化学、生物。

其中语数外各科总分150, 文综 理综总分300分。

文科:语文150分,文科数学150分,英语150分, 文科综合 300分,满分750分。

理科:语文150分,理科数学150分,英语150分, 理科综合 300分,满分750。

发展:

英国大学 的理念也主要是以培养有教养的绅士为目的。在19 世纪中叶的英国教育家纽曼的眼中,大学的目的在于“传授”学问而不在于“发展”知识,即大学是一个“教学机构”,而这种学问传授的目的在于培养绅士,主要培养人的价值观。

在英国发展大学的同时德国也开始发展大学教育。德国著名学者 洪堡 等人认为,大学不仅是传授知识,即培养人的价值观,重要的是还应“发展”知识,也就是说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自由地从事“创造性的学问”。德国大学的理念,比起英国大学的理念更具有先进性。

以上就是高考科目3+1+2的意思是什么?全部内容了,了解更多相关信息,关注35教育网。更多相关文章关注35教育网:www.35shipin.com

免责声明:文章内容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。
标签: 高考
与“高考科目3+1+2的意思是什么?”相关推荐
热点推荐